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指的是肺动脉或其分支突然被异物阻塞,导致肺循环障碍。这种异物通常是从其他部位如深静脉血栓、脂肪栓子、气体栓子等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部。肺栓塞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病理变化,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肺栓塞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发生脱落,并经过肺循环传至肺动脉系统的一支分支处而阻塞,部分的脂肪或气体栓子也可引起肺栓塞。肺栓塞引起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脱落:深静脉血栓是肺栓塞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当血液在静脉内凝固形成血栓,尤其是在下肢深静脉,如果血栓发生脱落,就有可能随着血液流向肺动脉阻塞肺循环,导致肺栓塞的发生。
2. 脂肪栓子:骨折、创伤、大手术、脂肪、骨髓移植等情况下,脂肪组织进入血液循环,经过肺循环时,脂肪栓子可以引起肺动脉阻塞,导致肺栓塞。
3. 气体栓子:气体栓子是指空气或其他气体进入血管系统。在一些手术中,如颅脑手术、肺部手术、气囊方式的人工流产等操作不慎时,可能导致气体进入血管,形成气体栓子,进而引起肺栓塞。
4. 其他原因:除了以上几种形成肺栓塞的原因外,恶性肿瘤、心房脏如装置等也可能引起肺栓塞的发生。
除了直接形成的原因外,肺栓塞的发生还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如高龄、长期卧床、手术患者、抗凝治疗不当、基础疾病等也会增加肺栓塞的发生风险。
一旦发生肺栓塞,会造成肺动脉狭窄及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肺血流受阻、肺容量减少、肺动脉压升高、肺动脉内出血、肺梗死等,最终影响机体的氧合功能和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工作。如果不及时治疗,肺栓塞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预防肺栓塞的关键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高危人群如长期卧床、手术患者等,应采取积极的抗凝治疗和康复训练,加强腿部锻炼,避免因为长时间静脉血液淤积造成血栓形成。对于手术等高危操作,应严格控制操作规范,避免气体或脂肪栓子的进入。及时发现并治疗患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也是预防肺栓塞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