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里木闽南语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蒙古族人民自创的一种语言。赛里木闽南语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南方移民进入新疆,后经长时间融合演变而形成的。该语言是闽南语族的一种方言,具有浓郁的闽南语言特色。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赛里木闽南语的方言特点和语言变化规律。
1.语音特点
赛里木闽南语的语音特点与其他闽南语言相似,具有重读音节的特点。声调较为平调,轻声少用。母音有六对,三轻三重,其中/i/和/u/比较特殊,其发音比普通闽南语更为尖锐,另外/d/和/t/在汉语的转写上有时相互转换。
2. 语法特点
赛里木闽南语的语法语序与普通话不同,是经过长期的语言接触演变而来的。赛里木闽南语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通常不使用“的”或“得”等语法助词进行修饰。此外,赛里木闽南语中的名词、形容词等具有合称、重称、略称、加词等特点。
3. 词汇特点
赛里木闽南语的词汇也具有闽南语的特色。与其他闽南语方言相似,赛里木闽南语词汇中存在许多闽南土语以及汉语、泰语等外来词。此外,赛里木闽南语还存在一些特殊的词汇,例如:“爷爷”(t¯aiu-ti· / 表达对长辈的亲密称呼)、“天亮”(tiⁿ-liāu / 用于表达“天黑天亮” )、“季节”(liān-sé)等。
4. 方言特点
赛里木闽南语作为闽南语系中的一种方言,具有许多独特的方言特点。例如,其句式多使用“主语+谓语+宾语”的语序,同时在使用补语方面更加随意。此外,赛里木闽南语方言中的声调规律与其他方言有所不同,例如其六重声母中的/t/和/d/在不同语境中可相互转换。此外,赛里木闽南语中的一些词汇意义与台湾闽南语有所不同,例如“池塘”在赛里木闽南语中指的是草地,而在台湾闽南语中则是指水塘。
总之,赛里木闽南语作为中国蒙古族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的一种语言,具有浓郁的闽南语言特色,同时也受到许多外来词汇的影响,形成了较为独特的语音系统、词汇和语法结构等方面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