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钱的重量随时代和地域的不同有所变化,但一般来说,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上,一钱通常指的是以汉代为代表时期用于计量贵重金属(如金、银)或药材的重量单位。汉代的一钱大致相当于3.75克左右。
在中国古代,贵重金属和药材通常被以两个单位计量,即“一贯”和“一钱”。一贯为10钱,即相当于37.5克,而一钱则是10分之一的一贯,相当于3.75克。这种计量单位在汉代至明清时期一直沿用,直至近代社会的度量衡标准化之后才逐渐淘汰。
在古代中国,一钱的借用还衍生出了“贵人多忧”、“货如食米”、“易知途之遥”、“逶迤多嗟”等成语,那么,“逶迤多嗟”的意思是“右边很重”。
在古代,用钱,是要借钱,借钱的利息很高,这样就变相的说两种东西一样重,故成为了象征借钱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