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现场多久算逃逸,这是一个涉及到法律界限的问题,需要结合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在危险或者伤害他人的情况下离开现场,并且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救助或者报警,那么就可以认定他已经逃逸了。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法律规定方面,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行车肇事后逃逸的,应当依照下列规定处罚:酒后驾车肇事后逃逸的,或者造成他人死亡、重伤或者全身残疾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吊销机动车;其他情形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罚金,吊销机动车。可以看出,如果肇事后逃逸,无论离开现场多久都构成犯罪,对行车肇事后逃逸的人员将予以相应的惩罚。
而实际情况方面,如果一个人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了报警等有效措施,但是因为某种原因离开了现场,那么就不能认定他已经逃逸了。例如,如果一个人在驾车过程中突然晕倒,撞上了行人,然后他的朋友看到后马上上前报警,但因为司机已经晕倒,无法继续留在现场,调查结果应该认为他采取了报警措施,而不是逃逸。
综上所述,离开现场多久算逃逸,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一个人在事故或者犯罪现场离开,并且没有采取任何有效措施救助或报警,那么就可以认定他已经逃逸了,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